2012年9月12日

台灣之美系列報導 - 六十多年歷史的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

書與咖啡的抉擇 ; 摘錄自9/12人間福報社論, 特別感謝人間福報.

台北市重慶南路書店街

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,因為在經濟不景氣和網路書店興起的雙重夾擊下,從全盛時期的一百多家書店,到如今僅剩下二十家左右,而且還在持續下降中。原來的書店大多轉型經營咖啡店、牛排店或麵包店,顯示實體書店已經愈來愈難生存了。人文書街是城市文明的象徵,少了一條書街,似乎少了一點文化。

重慶南陸的書街有長外的歷史,是台北市早期開發的街道,日據時代在此設立「台灣書籍株式會社」,成為最早書店的立足地。大陸撤退來台之初,許多著名的出版社像商務印書館、中華書局、世界書局都在重慶南路重新整裝開張;後來又陸續成立了東方書局、三民書局、台灣書局等和多家英文出版社,伴隨著許多學子的求學歲月,他們讀著這裡出版的書籍,逛著這裡的書店。

總統府就在重慶南路書街的頭,每到國慶時節,書店門口旗海飄揚,大家擠在書店騎樓下觀看閱兵大典,曾幾何時,書店已陸續關門,怎不讓人唏噓感慨。

網路世代來到之後,電腦、手機就可以看遍世界各地所有的書籍,或上網訂購喜愛的書,實體書店幾無存活空間,年輕人人手一機,在公車上、捷運上、火車上已經很少看到人們手中拿著書報閱讀的景象,那人手一卷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了。

雖然如此,我們還是有誠品書店,而且在香港引發了排隊風潮,可見實體書店透過現代的經營方式,仍然可以展現新的文化風貌。但是重慶南路的眾多書店,在經營困難的情況下,不可能都有能力轉型為更大更現代的書店。

政府應考慮將這些有歷史的書店加以整合輔導,成為類似誠品的新風格書店。大陸正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,二○一○年展開「十二五規劃」,這期間力爭文化產業發展速度高於同期生產總值增長速度,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。其中對於實體書店也有補助計畫。大陸新聞出版局就拿出五百萬扶植五十家書店,同時要求網路書店不得以低價折扣方式賣書搶生意。

從中央文化部,到地方政府文化局都有很多預算,既然可以補助一些文化活動,也有活化古蹟外包經營的例子,如台北市長官邸、中山堂的台北書院、陽明山的草山行館都經營得有聲有色,何獨放著重慶南路的書街任其蕭條沒落?過去政府也曾推動書香社會、鼓勵發行圖書禮券,以送圖書禮券為風氣,如今卻不見政府在這方面有任何的著力。

當然文化的展現不全靠書店,但是一整條書街的沒落卻是一種象徵,除了經濟的因素,也隱含著文化的轉型,在這轉型時刻,政府怎可毫無知覺?光華商場可以改頭換面變成一個3C大賣場,每天一樣是人潮洶湧,為什麼重慶南路卻放著它蕭條?

放著它自生自滅是一種選擇,花點心力扶持它也是一種選擇。重慶南路書街是一個時代的見證,它有文化的積累,也有歷史的記憶,它更見證著政府對於整體文化的思維和態度。很多事是在「為與不為」之間的抉擇,就看政府怎麼做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